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言
2023-09-14     0

——读《中国农业绿色发展——科技引领与政策驱动》

唐华俊(中国工程院院士)



 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,必须坚持走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。立足于我国人多地少、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,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改革的双轮驱动。


《中国农业绿色发展——科技引领与政策驱动》

孙洪武 张倩 著

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


  当前我国农业绿色发展,由于信息不对称,技术装备一次性投入和运维成本高,技术见效慢、回报率低、外部性强等原因,农业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脱节问题比较突出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孙洪武研究员等撰写的《中国农业绿色发展——科技引领与政策驱动》一书,正是从促进农业绿色科技创新链、产业链、政策链三者协同视角出发,“三链”同构,解决我国农业绿色科技创新与转化效率等问题的应需之作。书中观点,有的是基于前沿理论展开的探讨,有的是基于经验而进行的凝练总结,值得有关部门、科技创新主体及产业一线从业者一览。

  作者对如何以科技引领与政策驱动,促进中国农业绿色发展,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。

  一是构建面向市场的农业绿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。传统体制下,创新资源利用重复、分散、封闭、低效的问题凸显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成果质量提升,已不再是某一个体、某一领域的孤立问题,其解决,迫切需要突破体制机制壁垒,面向产业和市场,形成优势互补的协同创新机制。一方面,要融合各类创新主体力量,尤其提升科技型企业主体创新地位,充分发挥企业市场化属性,打造科企股份合作制、科企联合体、产业研究院等一体化创新平台。另一方面,要跨学科融合创新,强化农业科学与环境科学、水利学、材料工程、信息学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经济学、管理学等多学科跨界交叉的水平,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、农业生物材料、智慧农业科技等高端科技快速进步。

  二是创建面向用户的技术集成示范应用与推广机制。本书重点提出,要因地制宜筛选农业绿色共性关键技术进行综合集成、组合应用,形成“一域一策”的技术集成系统方案,每套方案确定一名首席科技特派员,全权负责实际问题解决的综合工作,包括“技术包”研制、应用质量跟踪、生态经济效益评价考核等工作。这一思路确实能釜底抽薪地解决单一技术无法解决的系统性问题,另一方面也可把育种、植保、栽培、加工等组成一个全产业链技术团队,形成若干个农业绿色增长的发展模式,针对不同作物、不同品种来进行集成式推广。

  三是建立基于政策体系完善的部门联动机制。本书的几个实践案例中,均提到了各部门间“政策节奏难协调的”问题,比如循环农业与流域限养、绿色发展与高产创建、高效设施与土地利用、河道生态化改造与水务管理等。的确如此,不同部门的政策冲突,一定程度上掣肘了农业绿色长效发展,加强以政策体系完善为核心的跨部门联动机制建设,在绿色治理终端形成合力,有利于“冲突的政策”得以即时协调,最终实现多重价值追求和多维目标达成。

  四是搭建“三链”间的信息交互平台。作者认为,农业绿色技术及产品要充分适应市场需求。现实中,政策主体、创新主体对市场消费者、产业经营者、基层管理者等产业需求并不能全面、及时掌握,与此同时,一线产业主体对最新政策导向和创新成果前沿也难以快速了解,长期“信息不对称”,导致了科技成果与产业脱节,政策发挥不了作用,或者实施效果经常偏离初衷。作者提出,由政府主导搭建“三链”协同公共信息互动平台,构建由产业链向政策链、创新链的需求反馈机制,培养一批第三方专业政策传播主体与技术推广主体,拓宽政策链、创新链向产业链的信息“赋能”渠道,非常重要且很有必要。除此之外,科研院所、高校还可进一步与一线企业、基层部门间建立“人才互挂”新模式,双向掌握产业需求与创新前沿。

  本书最大的特色,是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得非常巧妙,观点既新颖独到又兼具可操作性。这一特点,一方面得益于作者对农业绿色发展、科技管理、农业政策等多学科知识的广泛涉猎与长期积累,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团队长期驻扎基层的敏锐观察、问题发现和现实思考能力。期待团队在后续探索中,能持续将这些优势应用到科技成果分类评价、科技人才制度改革、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等领域和问题的探索中去,为我国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。

  来源:《光明日报》(2023年09月14日 11版)